各科室:
根据《邹城至诚医院医师授权管理制度》及《邹城至诚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经2024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对我院医师手术分级权限进行调整。
邹城至诚医院
2024年12月30日
至诚医院医师授权管理制度
医师授权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依据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医疗行为的授权范围、权限、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医疗机构真正做好医疗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下面我将从医师授权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依据、授权的方式、授权的范围和医师授权管理的实施与监督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医师授权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机构是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师授权管理是为了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务人员职业尊严,从而保证医疗工作的高效率展开。需要指出的是,医疗机构是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师授权管理对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师授权管理的依据
实施医师授权管理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规定》、《医务人员执业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三、授权的方式
医师授权管理的授权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书面授权:通过书面授权方式授权,医务人员如需进行诊疗、医疗服务等操作必须获得书面授权。
2、口头授权: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如需进行诊疗、医疗服务等操作,其他医务人员会给予口头授权。
3、功能授权:根据医务人员职业水平、岗位要求等对其进行授权。
四、授权的范围
授权范围涉及到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环节的授权,具体表现如下:
1、诊断治疗授权:针对某些病种提供必要的诊治及用药指导等授权。
2、检验检查授权:授权医务人员进行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检查等操作。
3、手术授权:授权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操作等。
4、药品授权:授权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的选择、使用和配药等操作。
五、医师授权管理的实施与监督
医师授权管理的实施与监督是为了保证医疗机构的管理效能。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管理层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师授权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
2、划分职责:明确各级医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医务人员、专业主管人员的职责划分。
3、加强监督:强化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
4、加强培训:针对医疗机构不同职业人员的特点,加强培训和业务水平提高。
总之,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医务人员职业水平提高、医疗机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广大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心,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邹城至诚医院
2024.12.1
至诚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医院手术管理,规范手术分级及医师手术权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及相关人员。
二、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1. 一级手术
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例如体表肿物切除、清创缝合术、局部麻醉下的简单骨折复位固定术等。这类手术通常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开展,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
2. 二级手术
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如常见的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等。开展此类手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 三级手术
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像胃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进行三级手术要求医院具备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手术医师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4. 四级手术
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例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术、心脏搭桥手术等。此类手术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设备条件、医师团队的技术和协作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三、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手术医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工作经验和实际手术能力,将手术医师分为四个级别:
1. 住院医师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尚未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级手术,并参与二级手术的辅助操作。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实践,具备相应能力后,可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部分一级手术。
2. 主治医师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并能独立完成二级手术。对于部分风险较低的三级手术,在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后,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展。
3. 副主任医师
取得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者。熟练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独立开展四级手术中的部分手术。同时,负责指导低年资医师的手术操作,提高其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
4. 主任医师
取得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者。能够熟练完成各级各类手术,特别是四级手术和复杂疑难手术。负责组织和指导重大手术、新开展手术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过程中的决策起着关键作用。
四、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 住院医师
(1)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可开展一级手术中的简单手术,如体表小肿物切除、简单的清创缝合等。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上级医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手术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可以参与二级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如患者的检查、病历书写等,并在手术中担任助手,学习手术操作技巧和流程。
2. 主治医师
(1)独立开展一级手术,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2)独立完成二级手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二级手术,术前要进行病例讨论,必要时向上级医师请教。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3)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可开展部分风险较低的三级手术。在参与三级手术时,要认真学习上级医师的手术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3. 副主任医师
(1)熟练开展一、二、三级手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独立开展四级手术中的部分手术。在开展四级手术前,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病例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应对措施。手术过程中要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指导和培养低年资医师,定期组织手术技能培训和病例讨论,提高低年资医师的手术水平。
4. 主任医师
(1)全面负责各级各类手术的开展,特别是复杂疑难手术和四级手术。在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
(2)组织和参与重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的实施。对于新开展的手术,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准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对手术科室的整体医疗质量和手术安全负责,定期检查手术病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和管理水平。
五、手术审批权限
1. 一级手术
由主治医师审批。手术医师在术前填写手术审批单,详细说明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患者病情等信息,经主治医师审核同意后即可安排手术。主治医师要对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二级手术
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审批。手术医师填写手术审批单后,提交给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审批人员要对手术方案进行认真审查,评估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有疑问的手术,可组织科室内部讨论后再做出决定。
3. 三级手术
由科主任审批,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备案。手术医师在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患者的检查、手术方案的制定等。科主任要组织科室专家对手术进行评估,确保手术医师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三级手术,要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4. 四级手术
由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四级手术风险高、难度大,需要医院的综合支持。手术医师要详细填写手术审批单,包括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案、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等。医务科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手术进行论证,评估医院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应急处理能力。业务副院长根据专家意见和医院实际情况,做出是否同意手术的决定。
六、特殊手术的管理
1. 急诊手术
对于急诊手术,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可先进行手术,同时按照相关规定补办手术审批手续。手术医师要在术后及时向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汇报手术情况。对于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手术的患者,应立即组织抢救,由在场的最高年资医师决定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术后要及时完善相关病历资料和审批手续。
2. 新开展手术
新开展手术是指在本医院首次开展的手术项目。开展新开展手术必须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手术科室提出申请,填写新开展手术申请表,详细说明手术名称、手术方式、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员资质、设备条件等。
(2)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进行论证,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伦理合理性。专家论证意见应包括手术的技术难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3)经专家论证同意后,报业务副院长审批。业务副院长根据专家意见和医院的发展战略,决定是否同意开展该手术。
(4)新开展手术实施前,手术医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培训、模拟操作等。在手术过程中,要有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指导,确保手术安全。
(5)术后要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和方法。同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新开展手术的情况。
3. 高风险手术
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风险大、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手术。对于高风险手术,除按照相应的手术分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手术科室要组织多学科会诊,包括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
(2)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重要脏器功能、心理状态等。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手术方案和判断手术风险的重要依据。
(3)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手术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手术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管理,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麻醉科医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麻醉相关问题。
(5)术后要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由专人负责观察和治疗,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七、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动态管理
1. 资格准入
手术医师的资格准入按照手术医师分级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的规定执行。新入职的医师要经过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后,方可逐步开展手术。对于需要开展高难度手术的医师,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后,由科室推荐,经医院审核批准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手术资格。
2. 动态管理
医院定期对手术医师的手术能力和手术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对于手术技术水平提高、手术质量良好的医师,可适当放宽其手术权限;对于手术出现严重失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医师,要限制其手术权限,甚至暂停其手术资格,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整改。
八、监督与考核
1. 科室内部监督
各手术科室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本科室的手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科主任要定期组织手术病例讨论,分析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加强对手术医师的日常管理,督促其严格遵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 医院监督
医务科要定期对各科室的手术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手术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手术医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手术资格、手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科室限期整改。对违反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行为,要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考核与奖惩
医院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对于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质量高、患者满意度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导致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科室和个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九、教育培训
1. 新入职医师培训
对新入职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培训,使其了解手术分级的标准、手术医师的分级和权限、手术审批程序等内容。通过培训,使新入职医师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为其今后的手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定期业务培训
医院定期组织手术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包括手术技术的更新、手术风险的评估和处理、医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学和手术演示,提高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 案例分析培训
定期组织手术案例分析会,选取典型的手术病例,分析手术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案例分析,使手术医师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应对手术风险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十、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废止。
2. 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有建议,可及时向医务科反馈,以便不断完善本制度。
邹城至诚医院
2024.12.1

